你的位置:首页 >企业采访

大数据需要大智慧——访广联达公司高级副总裁刘谦

2024-05-06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15年第1期



编者按: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十几年间从做单一预算软件的公司成长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首家上市软件公司,这一过程中,他们抓住了哪些发展机遇?对于未来行业发展又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为此,本刊记者带着问题专访了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刘谦。

 

本刊记者:您公司是从做单一预算软件的公司成长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首家上市软件公司,您认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转折点或是把握了哪些机遇?

刘总:与其说转折点或机遇不如说广联达在十几年发展历程中不断自我超越。在客户定位方面,我们锚定建设方、设计院、施工单位、中介公司、设材厂商、物业公司、专业院校及政府部门等八类重要客户;在产品规划方面,我们围绕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以招投标为起点,向前延伸至设计规划阶段,向后则延伸到施工运维阶段,打通上下游业务链条。同时,提供作业层、管理层和决策层三个组织层面的支持服务,并最终形成一个矩阵式产品结构;在区域布局上,我们在全国建立了40余家分支机构,完成全国的地区布局。2008年开始国际化进程,在新加坡、美国、芬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子公司,目前国际化已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公司在2010年成功上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契机。、制定的各个阶段发展目标比较适合广联达的发展。

 

本刊记者:您公司是较早介入电子招投标的软件公司,您认为公司在电子招投标方面有哪些特色?

刘总:一是业务研究能力。积极参与各类法规、标准的编制;比如参编《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房屋与市政工程电子招投标技术标准、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标准。不断与不同客户开展各类专题研究,夯实业务研究能力。

二是多行业整合能力。在一个大的公共资源平台上实现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矿产、产权交易;并且已经完成房建、市政、园林、铁路、民航、军队等行业的统一平台。

三是服务优势。公司提供多种模式的服务支撑。线上服务是“广联达新干线”(www.gldzb.com);在线下,成立了40余家分支机构以及400多席位支撑的400呼叫中心等,充分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及时响应性。

四是大数据。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大数据平台——广联达工程指标信息平台,该平台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把指标信息服务产品分为三部分,即指标网站、指标助手和信息杂志。指标网站即指标信息网,涵盖了近2000个工程的指标数据,其中北京地区工程超300 个,覆盖住宅、办公、酒店等96个项目类型,同时,数据每天都在持续更新,以保证用户能够得到最新最全的指标数据。

五是BIM技术。BIM技术现势头正劲,已在全国各省、市发文进行推广,广联达在这方面,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BIM研究中心,并建立了完整的BIM产品线。在招标控制阶段,可以建立或复用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基于BIM快速、精确算量;BIM在投标过程中,可以应用于施工方案模拟、4D进度模拟、资源优化及资金计划。

 

本刊记者:您能简单介绍下BIM技术的特点以及对代理机构的影响吗?

刘总:我认为,随着BIM技术的深入实施,今后在招投标领域可能会形成比较大的革新。我们原来是基于图纸招标,图纸的信息容易衰减,到了投标单位或不同的分包单位手中信息容易不对称;另一方面,每张图纸之间实际上是有数据逻辑关系的,然而普通图纸之间无法建立这种关系。通过BIM三维模型可以在不同图纸间建立逻辑关系,这样上游与下游间的信息可以用相对比较准确的三维模型进行数据交换,把每个人大脑中分别想象的东西,共识在一个相同的BIM模型中。比如,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需要了解施工方案或施工横道图,如果单看文字就很枯燥且不容理解,通过BIM三维模型则可以把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信息都在一个相同的三维模型上真实地展示。当前,在设计领域,多用于限额设计和深化设计,而且发展潜力很大;在施工阶段,通过BIM技术将施工成本、进度关联,可以保证施工现场管理非常清晰、有效。

BIM技术的发展对代理机构是很大的发展机会。代理机构在从招投标阶段向全过程走的时候其实是比较难的,因为对数据、信息了解不充分。如果代理机构能够代表业主单位做完深化设计后,向后延伸就很方便。另外,代理机构未来做大数据,可以利用BIM技术做更好的数据沉淀。

 

本刊记者:您认为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国推进电子招标投标方面还需要哪些改进?

刘总:一是画好“底线”和“红线”,健全法规,其余的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主观能动性。目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均处在逐步由物理整合迈向化学整合的过程中。比如业务如何整合,交易服务同行政监督之间的协作和界限如何界定,如何把握确保整合适度和循序渐进;各个业务系统互相独立,彼此信息格式不兼容,不互通,使得交易中心缺乏统一的业务操作平台,操作管理繁琐,效能低下不够规范,过程透明程度不够,监管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过程中逐步明确和清晰界定。当前,业务整合的难点主要体现在需要逐步建立政策并结合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和提升整合质量上,由于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需要信息化系统一定要灵活适应,通过少量的开发或者直接配置就可以实现功能适配。

二是破除信息孤岛,推进互联共享。互联共享就是打通内部和外部两类接口,将内部系统进行充分整合对接,在内部信息充分共享互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部接口的对接,进一步增强信息内容和内涵,提升信息价值。随着信息整合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现阶段信息统计分析仍以手动操作为主,难以实施获取最新信息状态。因此,推进信息互通共享首先需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创造对接的条件,在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期就进行接口规划设计和技术设计,使得各种情况下的信息对接都可以顺利实施,为后续信息互通扫清障碍。

 

本刊记者:有人认为,电子招标投标将重塑招投标行业的价值链条,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刘总:首先,电子招投标将极大地提高招投标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实施电子招投标可以进一步加强监督,减少人为因素对招投标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围标串标的几率,并通过不断完善,逐步扭转大众对招投标行业的诟病。另外,通过交易而产生的大数据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政府宏观决策分析,比如专家行为分析、投标人行为分析等投标主体行为分析,以及指数、指标的应用等。如果全国各地电子招投标都实现了互联互通,从行业的宏观角度,非常有利于行业各项数据的统计,为行业各类主体开展业务和战略指导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电子招投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电子化一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就像我们十年前也不能想象2014年仅“双十一”一天淘宝的成交量就达到571亿这么大的交易量。

 

本刊记者:您单位作为一个软件公司,为何选择协办此次“招标投标与改革同行”征文大赛?

刘总:首先《招标投标法》自1999年颁布,至今已经15年了,为纪念这一重要年份而举办征文大赛,从中梳理出招投标的实践经验、机制创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招投标行业的确是一个比较容易受社会诟病的行业。因为社会上很多大的腐败、灰暗面是在招投标环节才暴露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的各类主体应该形成合力,比如协会、交易中心、软件公司、招标代理、施工单位共同为行业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我们一代代招投标人的努力,不断扭转社会大众对招投标行业的诟病,建立正面认知。

当前,随着电子招投标法的出台,《关于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方案》也即将颁布实施,这将为行业发展带来重大的转变和改革。电子招投标是广联达的重要业务之一,我们将在国家新一轮电子招标投标发展规划中持续延伸和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并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公共资源交易软件服务商。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
官方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