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特约稿件

改革释放活力创新激发动力 —2015招标采购大盘点

2024-12-23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16年第2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2015年的中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征,政府职能转变的持续推进、“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公共资源交易的整合统一、特许经营事业的风起云涌等,对招标采购行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旧与新、破与立、传统与现代、坚守与转变交汇融合,构成了招标采购2015年的别样图景,本刊从中选取了业界关注度较高的五大方面做一盘点,以飨读者。


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

1.简政放权强化制度建设

2015年,政府相关部门主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要求,积极推动“放、管、服”向纵深发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标准体系。2015年,招投标制度建设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作为“牛鼻子”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据悉,《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修订稿已经提请国务院审议,有望出台,届时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将大幅缩小,规模标准将显著提高。

清理规范,约束权力,激发活力。2016年新年第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六部委发布了《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和《关于保留、拟修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两个文件,30件规章、1032件规范性文件被废止,国家发展改革委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数量减少了近一半。根据2015年出台的招标投标规定定期清理工作机制,今后每3年至少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同时实行目录管理,推进信息公开,完善规定审查和后评估机制。利用清理机制这一“过滤器”,国家发展改革委不断将简政放权推向纵深。

推进信用惩戒,加强综合治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积极部署下,全国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已投入运行,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上网公示工作加快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也得到大力推动。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着手建立事前信用承诺制度、事中实现分类监管、事后开展联合惩戒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将尽快实现信用记录互认共用,利用信用惩戒这一“紧箍咒”推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市场环境。

2.“互联网+”创新监管方式

政府的简政放权不能一放了之,还要有放有管,做到放管结合。

国务院《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于2015年3月1日颁布实施,在加强行业管理方面迈出关键性步伐。在取消政府采购代理资格认定后,确立了宽进严管的工作思路,及时出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办法,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并举,克服了以往静态监督的滞后性;统一规范全国政府采购市场,保持交易规则的一致性、公平性,针对一些地方的乱作为,敢于大声说“不”。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价格监管平台的对接共享,构建更加透明、规范、高效的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为行业提供更科学、系统、立体的监管和服务。

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全面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通知》,从10个方面明确了在招标投标工作中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有关问题,此举标志着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成为各方主体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必经环节。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的若干规定》,进一步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的形成,加强对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交通运输部发布修订后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更加突出事中、事后监管。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首次提出“五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等招投标当事人的相关行为。

此外,依托招投标部际联系会议机制,国务院相关部门正在形成越来越强大的监管合力,对各类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有效的惩戒。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取得积极进展

1.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初启,各方积极响应

10月30日,李克强总理的身影出现在了全国首个省市合一的综合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他在考察时指出,公共资源是人民的资产,政府要让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操作,提高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对人民资产负责。3个月前,他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管理创新促进资源配置高效透明。

2015年堪称我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元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这是国家层面系统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方案提出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目标和完成时间,并明确了40多项任务措施,由此掀起了国内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热潮。

自《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各部门、各地方通力合作,主动作为,公共资源交易整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迈出坚实步伐。

平台整合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2015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16个部门组成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迅速行动、密切协作,设计了一批有创意、创新性的抓手、平台和载体,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加强对地方工作指导。

地方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国内已有25个省份印发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其余省份也即将印发或已提请审议。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已实现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以及政府采购四类公共资源在统一平台上交易。浙江、江西、湖北、海南、贵州、云南、甘肃7个省已初步建成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

行业自律组织积极协助政府部门推进平台整合。9月15日,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公共资源交易分会在京成立,成为凝聚行业力量、加强行业自律、沟通政府与市场主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也在2015年投入测试运行,开通信息交互和交易公开服务,并顺利实现与首批15家交易平台的数据对接。

2. 中央地方共同发力,加快推进公共资源整合

2015年4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对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相关企业在“电子招投标”过程中巧立名目、借机敛财的事件进行了报道,曾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对于解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还不尽统一、管理还不够规范、进展还不太平衡等矛盾和问题,徐绍史主任指出,平台整合工作要着力把握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找准定位,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应定位于公共服务,当好“服务员”,而不是“二政府”;上下联动,把握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层面,国务院相关部委要立足顶层设计。地方层面,要充分发挥首创精神。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副巡视员孟玮透露,《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办法》即将颁布;国家即将修订完善全国统一的公共资源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评标专家分类体系,推动全国范围内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将制定电子系统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将招投标等各类各级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纳入统一平台系统。

面对公共资源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不少地方政府积极改革创新,探索出不少路径和模式。

四川省将流程管理作为贯穿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全过程的管理主线,选取最关键的流程将其定格为独立的“管理单元”,在实现公共资源独立自主运行的同时,建立起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湖北省探索在本省公共服务平台上加载行政监督功能,建立省级综合监督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一网”的工作目标;甘肃省坚持“政府主导”一个原则,紧抓“制度+技术”两个核心,其自主研发的电子服务系统被业界誉为是“牵住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运行的龙头”;广东省计划在2016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四大类公共资源交易专业平台整合建设工作,并建成省网上办事大厅公共资源交易栏目后台支撑系统,同时将建成与国家连通的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

按照国务院要求,2016年6月底前,地方政府要基本完成平台整合工作,2017年6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实现交易全过程信息化。

3.贯彻落实有力有序,平台整合成效显著

四大板块有序整合。截至2015年年底,国内50%以上设区的市已实现了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类公共资源在统一平台交易,山东、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9个省市区率先实现了省级层面的统一平台交易;此外,平台业务覆盖范围开始向其他公共资源拓展。

信息孤岛有效破解。“一站式”信息共享和监督平台正在形成。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制度,湖北等地出台了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办法;信息孤岛得到了有效破解,贵州等省初步建立了全省统一、覆盖市县的电子交易系统;数据聚集分析成效初显,甘肃等地通过汇集的信息数据,为宏观调控、企业决策、监督监管提供了支撑。

专家资源实现共享。专家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评标专家分类标准正在修订;北京等26个省市整合建立了综合评标专家库,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专家稀缺问题;一些地方与国家综合评标专家库进行对接,实现了国家级专家远程随机共享。

平台服务高效便捷。交易效率大幅提高,如广州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环节由22个精简至10个,政府采购环节由43个精简至11个;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不少地方开发网上办事系统,通过互联网递交材料,预定开评标场地、抽取评标专家,远程开展异地评标;违规行为逐步减少。

在近日召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充分肯定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认为相关工作开展得“有力有序”,取得了“积极进展”。

“互联网+”招标采购应用明显提升

1.积极构建制度体系,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在6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7月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大力推广电子招标投标。

与此同时,国家还明确了电子招标投标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根据未来三年的“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计划,到2018年底,国家将基本建立健全电子招标投标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国家、省、市三级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实现全流程在线交易、信息公开和动态监督。同时提出要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推进资源互联共享、构建综合监督体系和培育发展内生动力四大基本要求。

在制度规则上,201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七部门颁布实施《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并先后印发做好贯彻实施的指导意见和规范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运营的通知等一系列规定,初步建立了电子招标投标制度框架体系,为培育和发展电子招标投标提供了制度基础。

在平台架构上,根据《电子招标投标办法》要求,建立了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相互分离又功能互补、互联共享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了1000多个各类电子招标投标平台。

在技术支撑上,201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认监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及附件《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技术规范》,建立了以交易平台技术规范为基础、以市场化监测为保障的标准体系,催生出平台开发运维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等新的市场主体,电子招标投标技术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在推广应用上,区域和行业覆盖面大为拓展,全流程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逐渐凸显。据悉,目前机电设备国际招标和部分中央企业已经实现全流程电子招标采购。

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招标采购发展论坛在京召开,论坛首次公开提出了“互联网+招标采购”的理念。此次论坛上,多个部委对电子化招标表示支持与配合,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正式开通,未来中国电子化招标三层格局初步显现。

2. 培育发展新业态,推动政府、企业两大试点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包括政府综合试点和交易平台试点在内的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工作。其中政府综合试点侧重探索建立电子招标投标信息公开共享服务体系和创新招标投标监管体制机制;交易平台试点侧重探索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的技术创新、优化流程、规范程序、专业运营、统一标准,实现与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和外部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对接并交换信息。

扩大政府综合试点范围。继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7月批复深圳市和昆明市为电子招标投标政府综合试点后,2015年7月,政府综合试点范围扩大至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甘肃省、广州市和宜宾市等7个省市。

确立首批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试点单位。包括10个中央企业试点交易平台、11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2个市场主体第三方交易平台,共43个交易平台。

2015年,9个试点省市和43家试点交易平台的电子招标投标交易总量达到2万亿元。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主动作为。2015年5月,北京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国内率先实现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三平台物理分离的工程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福建省基本完成了现有电子交易平台的升级改造,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的框架搭建和资源整合;深圳市工程电子招标投标交易覆盖面已达100%;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引入第三方市场主体建设营运电子交易平台,推动实现了招标投标交易活动事中、事后的电子化行政监督。

2016年1月29日,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经验交流会在深圳召开,标志着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和推动下,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 改造提升业务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招投标

201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拥抱“互联网+”,大力推进电子招投标建设,电子招投标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

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移动等大型国企将推广实施电子招标投标列入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相继建成并开通了各自的电子招标采购平台。

中国石化电子招投标平台上线试运行并通过系统认证,在中国石化整个工程建设板块实现了电子招投标,招标平台与企业内部ERP进行了关联,只有进入电子招标系统才可以签订合同。

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和无纸化招标采购,其电子商务平台开始围绕“互联、物联、智能”的供应链发展趋势,研究面向未来业务发展趋势的B2B电商架构,同时开展物资供应链大数据分析应用,构建数字化采购管理,从电子采购的单向模式向多方共存的生态圈模式转变,从电子商务平台向资源整合、开放式服务平台演进。

招标代理服务机构和第三方企业也积极顺应行业大势,以试行电子招标投标作为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创新招标采购服务的重要切入途径,围绕项目产品全生命周期延伸拓展招标采购服务链,并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深度。不少招标代理机构按照电子招标投标的特点要求,联合建设电子交易平台,创新电子招标采购运营服务新模式。

江苏省国际招标公司运作的江苏华招网在医药采购和政府采购领域频创佳绩,2015年,已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新医改信息化领域第一品牌,全国有16个省级用户使用该平台进行药品交易,年药品交易额在4000亿元到5000亿元之间。

如何将当前的电子招标投标工作推向深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李亢认为,政府需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建成一批高效的交易平台;二是创新电子招标投标监管手段和机制;三是推进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平台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交互共享;四是制定电子招标投标配套制度规范。

特许经营项目推广与实施方兴未艾

1.特许经营的“推广热”与“签约率低”

2015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特许经营成为行业热词,PPP上演数万亿元盛宴。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大力推行PPP,国务院常务会议频频聚焦PPP,六部委联合印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5月出台的《转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号)更是将PPP模式上升到“准国策”地位,PPP被列为需求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5年的PPP到底有多火热?在国家部委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同时对PPP进行立法;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建立PPP咨询机构库,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大力推介PPP项目;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各路社会资金蜂拥而入;众多工程咨询公司、招标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掉转船头,开始转型做PPP咨询,为抢占市场,低价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两组带着“热度”的数据可窥一斑: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公布了两批上线的PPP项目库,共含2125个项目、总投资3.5万亿元;根据财政部的初步统计,全国各地公布推荐的PPP项目有6650个,计划投资额高达8.7万亿元。

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机制的重要创新,PPP在推广中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例如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均有意统筹规划PPP,两部委都发布过指导意见、操作指南等文件,但在不少细节上仍有出入,如财政部操作指南中将本地政府所属的融资平台和控股国企排除在社会资本之外,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则无此要求。另外,两部委的规定在项目运作方式、项目实施机构、采购依据、采购方式、储备方式等方面也有差别,导致实践层面的执行和操作方式不一。

其他方面的问题,诸如因部分地方官员观念转变不到位或对PPP概念的不甚理解而导致不少“伪PPP项目”的出现;一些项目相关方对PPP利益和风险分担认识不足,能力建设不强,相关经验不够,影响了PPP项目的顺利开展甚至导致最终失败;收费不规范和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成为影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具有强大实力和丰富经验的优秀PPP咨询公司和专业人才相对紧缺,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等。

这其中,PPP项目的落地难和签约率低更是成为阻碍PPP发展的“拦路虎”。民生证券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称,目前国内30多个省市区地方政府推出的总额约1.6万亿元的PPP项目,真正签约的项目金额只有2100亿元,仅占总额的1/8。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当时全国公布的PPP项目大概只有10%-20%签订了合同。财政部相关官员也坦言,PPP项目落地需要跨越六道坎,即观念认识转变难、规范推广运用难、社会资本寻求难、工作协调推进难、操作实施过程难、融资渠道通畅难。

基于此,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际协调,尽快出台统一配套的法规体系,完善融资体系并健全对社会资本的回报机制等成为业界的普遍呼声。

2.特许经营的理性思考与务实行动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陈国强律师认为,PPP强调的是一种理念,其具体的合作方式有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模式,遴选合作方是否必然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应视具体模式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在国信招标集团总裁袁炳玉的眼中,PPP咨询业务将是企业未来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为抓住这一新商机,国信招标集团2015年2月新成立了国信研究院作为整个集团PPP业务的指导和研究机构,并从年中开始在组织架构、资源配置和共享、激励政策等多方面对PPP咨询业务进行了调整,将PPP咨询业务的考量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层面。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同样非常看好PPP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他认为通过PPP不但可以把国内大量无收益的存量资产盘活,还可以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并可补足基础设施建设短板。2015年,北京大岳在PPP领域业绩斐然,全年签约的PPP项目达150个,涉及资金1200多亿元,公司还作为国内唯一的民营咨询机构参加了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PPP圆桌会。

2015年,浙江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和合作咨询机构承担了多地的PPP项目运作,为大量能源、水务、生态园区及其他基础设施PPP项目提供了一站式综合性咨询服务;主动帮助客户从工程承包商、运营商向项目投资商转型;与PPP投资基金建立了全方位合作;以“能源+PPP”为主线,帮助国内企业借“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11月25日,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特许经营专委会在京成立,标志着行业自律组织的正式诞生。在紧随其后召开的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泉州年会上,“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两大会议主题之一。会议认为当前特许经营事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诸多与会代表呼吁,招标代理机构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热推PPP项目带来的转型升级机遇,加快综合性团队建设,集成各门各类专业知识,迅速积累实操经验,奋力开拓新市场,在PPP大潮中扬帆前行。

行业、企业为招标采购转型升级释放新动能

1.经济新常态,行业新业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有关同志指出,当前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发展阶段上,已由纸质招标投标向“互联网+”招标采购转变;在市场体系上,正由招标投标市场向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转变;在监管体制上,正由单一的行政监督体系向综合监督体系转变。他表示,业界企业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就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资质的弱化和取消导致了市场门槛的降低,政府主管部门对社会代理机构的监管方式开始从“注重审批”向“宽进严管”转变,代理机构数量的增加在所难免,行业集中度将逐步下降。

代理服务收费的全面放开是招标代理服务走向市场化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中的三大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未来将进一步发挥作用,行业竞争将更趋激烈。

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内投资增速放缓,同样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项目共完成19335个,委托金额361.9亿美元,累计中标金额30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5.7%。

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也给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如随着电子招投标、大数据、云计算、BIM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传统招标业务开始受到冲击;随着PPP模式和EPC项目的逐步推行,招标项目正向无图纸、无清单加速转化;随着“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日渐推广,招标代理与咨询服务周期正从传统项目的短平快向特许经营项目的“集成化”和全过程转变等。

2. 两大标准出台,行业迎来标准化时代

新业态下,行业发展亟须科学规范的标准引领。2015年,行业自律组织发布了两个行业标准,推动招标代理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引导传统招标代理机构向注重技术储备,提供优质、高效、精细化、多维度服务的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变。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出台了《招标采购代理规范》。作为我国招标投标行业首部推荐性标准规范,《招标采购代理规范》积极适应电子招标投标发展方向和趋势,编制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分则、总结创新了企业集中采购分则、提倡优质优价的收费方式、逐步建立招标采购代理项目经理负责制等,填补了我国招标采购代理领域长期没有专业标准规范的空白,对于客观评价和有效提升招标采购服务专业能力水平、有效提升招标采购代理服务的核心价值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也发布了《全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行业标准规范(试行)》,对代理工作流程、代理工作服务质量、诚信行为、自律行为、招标代理服务费用指标等做出明确要求,旨在规范代理机构行为,提高代理服务质量和效率。

3.致力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

2015年,对新业态有着深刻认识的优秀招标代理机构积极应对困境和挑战,加快转型升级和自我提升,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

国信招标集团将2015年定为企业的“转变年”,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提高传统招标业务本身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上,以招标代理为切入点,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工程咨询、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和项目管理等工程建设项目全产业链服务。 

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在创新发展咨询业务同时,充分利用企业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及进出口贸易经验,全链条深度参与了多个大型PPP项目,实现了业务的持续、滚动开发。2015年,通用咨询进入到多个省市PPP咨询机构短名单,在多个地方PPP项目上成为最终赢家。

北京京城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坚持全流程、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以精干灵活的组织、科学严谨的文件体系、完善的信息系统和高效的工作程序构筑起自身竞争优势,承担并完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程项目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工作,成为民营机构的杰出代表。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会长任珑指出,在新的改革发展形势下,行业发展要本着改革要有新思路、方式要有新突破、落实要有新举措、发展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成果的原则,市场各方要齐心协力,积极作为,为招投标行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结语:2015年,招标采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业态,行业迎来了深刻的变革与变化。在这亦旧亦新、大破大立的关键时机,代理机构必须主动认识、适应、把握新常态下行业面临的新形势,顺应时代潮流与市场需求,企业则生则旺,反之则衰则亡。面对新业态,业界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服务思路、拓展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加快转型升级和业务拓展,破立并举,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才能在未来完成华丽的转身与美丽的蜕变,成就企业的新境界和新高度,赋予行业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
官方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