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绿色施工与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2024-12-23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16年第1期
作者:李君,就职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住房城乡建设部项目管理委员会、国家对外商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国家质量管理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委员。
编者按:绿色施工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入手,以投标需求为基点,阐述了绿色施工对于投标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意义,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建筑企业提升绿色施工绩效的方法和措施。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可持续建筑工业化和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在当前全国上下高度关注生态环境的背景下,绿色施工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特别是投标过程中的重大决胜砝码,成为建筑企业提升市场可持续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绿色施工理念与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绿色施工实际是环境管理的一部分,同时又有自身的行业特点。绿色施工所强调的“四节一环保”并非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基础,而是在环境和资源保护前提下,强调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四节一环保”。因此,一方面,一些粗放性的符合“四节一环保”的施工做法对于项目成本控制而言,往往是施工成本的大量增加。但是,这种企业效益的“小损失”换来的却是国家整体环境治理的“大收益”。这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在客观上存在不一致性,短期内会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和绿色施工的困难。另一方面,精细化的符合“四节一环保”的施工做法确是成本低、效益好的皆大欢喜的双赢收益,虽然这种管理过程十分辛苦,但确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可持续竞争力,包括质量、进度、成本等水平的稳定持续能力,这种竞争力的落脚点是绿色施工。绿色施工的环境绩效(含过程和结果绩效)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绿色施工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可以提升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成果,而且可以保证企业以一个合理的成本支撑投标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点,也是企业投标竞争与合同履约能力的基本体现。
当然,绿色施工管理技术并非是独立于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竞争力”的眼光对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重新审视。根据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的内容,绿色施工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管理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技术,关键在于提升企业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水平。
二、绿色施工对于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绿色施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可以支撑低价投标的理由,提升市场中标率。同时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具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
1.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企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基本保证: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三是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
2.绿色施工是建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绿色施工标准规定了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并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
3.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但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施工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于工程建造过程的反感,最终伤害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建筑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形成真正的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三、影响推行绿色施工与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一些工程项目的环境问题不断曝光,导致相当多的企业因环境绩效不佳而投标失败,说明建筑企业在绿色施工推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许多不环保的现象
(1)高强混凝土用量低;城镇民用建筑的年混凝土用量约为7亿m3,其中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使用量却不到1500万m3,其使用比例远低于国际水平。模板体系处在较低层次,造成周转次数很低。混凝土搅拌用水90%以上均源于自来水,而中水、雨水和地下采集水的利用率极低。高强钢材用量较少。
(2)民用建筑特别是住宅工程二次装修普遍,拆除量巨大;场地硬化过当,且少有循环使用,造成建筑废弃物排量增加,据统计,建筑施工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每万m2的住宅施工,建筑垃圾量达500t?600t。
(3)施工粉尘排放居高不下,施工粉尘占城区粉尘排放量的22%。施工过程噪声及光污染并未得到妥当解决。
(4)施工检验和检测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无损检测领域的技术比较滞后,造成固体排放量增大。
(5)外保温技术尚存在许多不成熟。
(6)我国现场使用的施工设备有相当部分仅能满足生产功能简单要求,其耗能、噪声排放等指标仍然比较落后。
2.建筑企业施工环境管理的问题明显
(1)许多施工工艺难以满足绿色施工要求
绿色施工是提倡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为基本宗旨的“清洁生产”,然而目前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施工技术、工艺等仍是基于质量、安全和工期为目标的传统技术,缺乏综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技术支撑,少有针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系统研究,围绕房建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安装等环节的具体绿色技术研究大多处在起步阶段。
(2)资源再生利用水平不高
我国新建建筑废弃物每年达1亿t,旧建筑拆除每年超过5亿t,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而欧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已经超过90%。
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使基坑面积和深度越来越大,工程降水引起的地下水排量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北方某超大城市每年可开采水资源 23.12 亿m3,而工程降水占可采资源的38.9 %,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同时,还间接引起地面、相邻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沉降。
另外,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建面积约为18×108m2,如果其中有10%需进行基坑工程降水,则全国每年地下水抽排量达(380~1200)×108 m3,相当于10多个北京市的年总用水量的流失,地下降水施工的无序状态使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情况更为加剧。
(3)市场主体职能尚存在缺陷和不到位
市场主体各方对绿色施工的认知尚存在较多误区,往往把绿色施工等同于文明施工,政府、投资方及承包商各方尚未形成“责任清晰、目标明确、考核便捷”的政策、法规和评价及实施标准规范,因而绿色施工难能落实到位。
(4)激励制度有待建立健全
市场无序竞争往往演化为价格战。不乏建筑业企业具有高涨的推进绿色施工热情,然而在成本控制的巨大压力下,也只能望而却步。其重要现象是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制定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
(5)信息化施工和管理的水平不高
信息化是改造和提升建筑业产业和绿色施工水平的天赋良药,然而,目前我国建筑业推进信息化尚处在苦闷的求索阶段。国内外尚难能找到适于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工作平台和指导信息化施工的软件,这是需要企业下大力气解决的重大课题。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推进绿色施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客观上影响了企业市场的可持续竞争力,因此,迅速造就一个全行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良好局面,是摆在政府和建筑企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建筑企业推行绿色施工与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实施措施
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来源于投标经营,在投标中获得施工项目是企业市场行为的基本落脚点。一方面,绿色施工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而且可以降低成本,为低投标报价提供科学的可靠保证。一方面,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拥有强有力的绿色施工管理能力,不断发展和运用有关绿色施工的技术和应用手段,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的综合竞争力。
这些实施措施应该成为建筑企业投标方案的基本依据,成为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标志之一。
1.大力发展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为企业在投标竞争中获得项目提供领先的技术竞争力
建筑企业应积极强化现场监测技术、低噪声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绿色施工和环境管理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绿色施工和环境管理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通过研发应用新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与提高绿色施工和环境管理的各项指标。应通过试点和示范工程,总结经验,引导绿色施工和环境管理的健康发展。建筑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规定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和统计制度,制订引导项目团队实施绿色施工和环境管理的激励政策,促进绿色施工管理的持续发展。
2.科学强化绿色施工的集成化管理方法,为企业在投标竞争中获得项目提供适宜的管理竞争力
通过绿色施工向管理和节约要效益。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把环境管理方法融入工程项目的专业活动过程,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企业投标和项目管理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利用绿色管理把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也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3.加快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整合步伐,为建筑企业在投标中获得项目提供配套的综合竞争力
(1)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出台《绿色施工导则》和《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建筑企业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企业和项目管理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绿色施工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关部门应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2)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绿色施工评价,鼓励建筑企业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
(3)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企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要充分发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作用,依靠建设、设计、监理等建设各方企业,加强绿色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把绿色施工理念真正贯穿到施工全过程。
4.全面提升绿色施工的管理模式,为建筑企业在投标中获得项目提供独特的“四化”竞争力
传统的施工模式以追求施工进度和控制项目成本为主要目标,虽然各个工程项目也有对于施工安全生产和环境包含的目标,但是它们都处在从属于进度和成本的次要地位。在低价中标的条件下,为了节约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施工企业往往会沿用落后的施工工艺,采用人海战术,拼设备、拼材料,造成资源的浪费资源和环境破坏。这种经验模式必然导致企业投标报价与项目结果的错位,引导企业走向最终失败和灭亡。
绿色施工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传统施工的施工体系,它是在传统施工的基础上按科学发展观对传统施工模式进行创新和提升,构建系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其主要包括“四化”:
(1)系统化:施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场地、机具、材料、后勤设施等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复原等。如前所述,传统施工也有节约资源和环保指标,但往往局限于选用环保型施工机具和实施降噪、降尘的环保型封闭施工局部环节,而绿色施工要求从施工组织设计开始的施工全过程(全系统)都要贯彻绿色施工的原则。
(2)社会化:在传统施工中,设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主要是建筑企业的现场施工人员,而绿色施工要求全社会(政府主管部门、建筑企业、广大民众)达成绿色施工的共识,支持和监督绿色施工的实施。按照绿色施工的全体人员(领导成员、现场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担负着绿色施工的相应任务,如中铁三局在青藏铁路工地举办青藏铁路环保培训班培训员工,除了在施工环保外,对生活垃圾和施工污水也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保护环境。
(3)信息化:在施工中工程量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施工的推进,工程量参数实时变化,传统施工是粗放型施工,施工机械的机种和机台数量往往采用定性方法选定,固定的机种和机台数量不能有效地适应动态变化的工程量,所以会造成机种不匹配、机台数量偏多或偏少、工序衔接不顺畅或脱节等弊病,很难实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信息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包括信息技术、信息方法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
(4)一体化:
A.一体化的体现:施工实践表明,在确保完成工程任务的前提下投入的工程机械和机台数愈少,则工程的工效、耗料、环保的指标数就愈好,所以一体化施工方式成为实施绿色施工的又一重要施工方式,一体化作业工程机械成为国内外著名工程机械厂商竞相开发的新机种。一体化施工指使用单台工程机械可以连续地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机种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B.实施一体化施工的三种主要方式:一是使用多功能工程机械进行一体化作业,即一机作业,化(工序)繁为简;二是改善运输方式,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环境负荷,运输连续、无二次运输,提高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三是尽量少占施工用地,在施工中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和使用环保型工程机械,重视建设副产物(建设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推广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努力提高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的3R率(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率)等。
C.推行集成化的管理方式:由于环境因素与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质量管理过程等往往交叉在一起。因此在绿色施工管理的实施过程往往也需要与安全、质量、进度等交叉集成、系统实施。特别是与职业健康、安全一起实施是绿色施工管理的一大特点,这样既经济又可靠,环境绩效和成本水平都比较适宜,已经成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